培賢四大特點之二
强化英语
过去数十年我国花了不少人力和财力在英语教学,大部份学生也用了不少时间去学习英语。可惜成果有点令人失望。甚至有人形容我国的英语教学是失败的,不管别人的评价为何,培贤认为英语教学有很大的改良空间,而且有责任为英语教学寻找一条新的路径。要为英语教学找寻新路径,我们必须找到以前失败的原因。综合一般教育界的意见,其实不过下面几条
1) 缺乏使用英语的环境
2) 缺乏称职的英语老师
3) 过份重视考试
4) 不适当的教材
培贤不能说在短期内可以把英语教学的方式完全改变过来,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大提高,但培贤必须正视大家己经知道的弱点,对症下药,务求培贤的学生在离校之际具有商场和职场上适用又能用的英语能力。
不少教育界认为一般的英语教材是为了教英语而设,为了适合各行各业,学生学得太多,深入得不够,对各个行业似懂而不真正懂,懂了也不敢用。在职场上给人一个印象就是学好英文的人不懂专业,所以识英文亦似不识。培贤在专业课上用了英语或双语课本,最低水平也让学员有一个专业可以称职。
在提高英语水平的过程中培贤将会明确面对问题,不做表面功夫,实事求事地去寻求改良的方案。不做培贤自知没有能力去做的事。如果培贤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确实地做好英文的基本功夫,学好写简单常用得着的基本语句,看明白报章杂志里较长的语句,避免强记无用的生字和浪费光阴在文学名著。把目标着眼于实用。把日日都会用得着的英文学好,为第二三年阅读英语专业课本打好基础。把学生英文水平转移到实用的层面。
培贤也知道要避免用中国老师去教授口语,经验告诉我们当今大部份的英语老师的口语都源于上一代的本国老师,因此当地口音甚重,往往与外藉人士沟通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用这样的老师去做他们不善做的事,成果可想而知。培贤知道建立一个英语环境莫如有大量以英文为母语的外藉老师,但培贤亦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行的构思,因为这是一个经济上一般学校无法支持的方案。如果培贤像一些学校,学生每周只有一两节课跟外藉老师学口语,结果当然也和其它学校一样。试想一个学生在一个星期才有机会说三两句英语,他能有多少进步。这种环境离开全英语环境有多远,不言而喻。
培贤将会使用大量资源于语音室的设备和教材上。好的教材会让培贤学生听到百份百纯正的英语,用英美等国民的习惯和声调说出来。培贤学生在上课之际熟听少数几句有用的句子而不是外教随机说出来他们听得半懂不懂的话。贵精不贵多是学习口语的指导思想。这个以语音室软硬件俱全的设备,加上实践疯狂英语式的集体朗读,效果是经得起考验的强化口语方案。为了建立一个有很多机会让学生听到英语和看见英文的环境,培贤会投入良好的电视器材和软件,设立多个小型戏院,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利用一点点时间,去欣赏他们喜爱的节目和学习英语。经验证明一个略懂英文的人看了100场电影后,基本上能明白全部对白。
培贤绝对不会忽视外藉老师的重要性。从經驗中,培贤理解到外教对学生造成最大的的影响是心理。一般人看见陌生人都有点害羞,莫说是外藉人士。学生上课时习惯了和外国人相处,在求职时看见外藉雇主时心理压力大减,增加了被录取的胜算。在生活上接触到外藉人士,这个陌生感觉会更少。所以培贤不但有外教,而且会鼓励学生与外教间课余的交流,使学生得到最佳的课外英语环境。培贤绝对不认同中国老师在教室用英文授专业课。因为母语教学在任何国家都是传递比较复杂信息或逻辑的最佳语言。绝大部份诺贝尔的得奖者在幼年学习基本科学和数理时都是通过母语,所以培贤认为要学生真正明白专业课程里的真谛,母语授课仍然是最具效率的方法,但由于要令学生对英文专业术语,非但要知,而且要熟,培贤强烈呼吁老师在教授专业课程之时使用英文术语,形成真正的双语教学。这种方式的双语教学,教师既可用中文畅顺地表达,学生亦容易吸收。这种环境下,学生仍然没有忽略了英文术语和保持校内某一程度的英语化。
培贤不但在提倡老师授课时的双语化,培贤己在积极进行把ABE的十八门工商管理课程出版双语版。使用双语版教材的学生,初期会觉得课文主要是中文而在中文字句之中掺杂了英文术语和相对的中文。到课本的中期,相对的中文术语的出现减少而句子中其它动辞名辞形容辞以英文形式出现得渐趋频密,直至课本末期几乎以全英文恣态出现。这是培贤特色的双语教学,也可能是只有培贤才会為了爭取高成效而愿意承担的大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