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简介
1) 培集的股份有两种:普通股和A股。普通股的面额为每股港币一仙(HK$0.01)。A股的面额为港币五仙(HK$0.05)。
2) A股的面额是普通股的五倍,售价和分红(股息)也 是普通股的五倍。
3) 在职员工只能购买普通股。离职后3年内必须把90%以上的股份出售给可以有权购买普通股的人。所余股份转成A股。
4) 任何有培集董事局认可的人都可以购买董事局认可的数量。持有A股者可永远持有股份,也可以随时把股份转给任何人。
5) 培集会计部每年九月份会向培集员工或友好公布未来一年培集股份的售价。即向培集购买股份时要付的价格。举例:在2012年9月培集面额一仙的股份售价为港币850元。适用時段是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10日15日。
购买和保留股份的资格
1) 任何培集的员工可以用于买培集股份的钱必须少于过去一个年度内他从培集拿到的工资的一半和奖金的全部。举例:在2013年3月一个员工要买培集的普通股。他在2011年9月1日到2012年8月31日所得薪酬是110000元奖金是50000元,他最多只能用110000x0.5+50000=105000元去买培集股份105000/850=123股。
2) 当员工离职(含去世)时,他必须在3年内把不少于90%的普通股股份转给当时有资格购买普通股的人。如期满时仍未能把应售的股份售出。培集会安排一个买家购买,但售价是当时培集公布的售价的95%。举例:一个员工在2010年2月离职。离职时手上有股份182股。到2013年3月,他只售出124股,还有58股未能售出。根据条例他只能保留182x10%=18.2股。如把18.2普通股变为A股所得是3.64股。事实上他只能保留A股3股而必须把182-(3x5)=167股出售。既然他已卖掉124股,培集要为他安排167-124=43股让他得到不少于43x850x95%=34722.5元。
培集的透明度
培集是一个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它的行为受到香港法律的限制。香港的公司法给与小股东很充足的权力去维护他自己的利益,不受大股东的欺侮。
一般来说香港公司的透明度很高。公司股东的名单和所占的股份;董事局的名单;经济状况和年报等都是公共资料,在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网站上都可找到。
培集股东的权力和权利
培集股东享受比香港一般公司的股东稍为不同的权利。其中有一条对小股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任何小股东(占有股份少于0.25%的人)急需用钱的时候,培集保证他的股票可以实时卖出去而卖价不低于当年公布售价的95%。
注:根据香港公司法,公司不能收回股东的股份。培集因此不能在股东急需用款之时回购他们的股份。不过,为了股东的方便,培集和一家萃贤医教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萃贤)达成协议,让萃贤先收购培集股份,然后在有人要买培集股份之时,优先卖出和赚取差价。
所有股东都有选举董事和被选为培集董事的权利。任何一位股东只要得到11%的股数支持,必然能进入董事局参与决定和知道培集任何事情。
注:培集股东在选举董事或投票决定任何事宜之时,都是一股一票。由于董事数目是九人,得到11%股票支持的人必然能进董事局。澈底杜绝了大股东占尽董事局席位,少数人意见完全摒诸董事局外的一般流弊。
股份的继承
有关这一方面,培集董事局的条例如下:
任何拥有普通股的员工,在离职(含去世)三年之内,必须把股份90%或以上,卖给有资格购买普通股的人。其余的股份可选择变为A股。
培集在知道有股东要出售普通股之时,立刻停止发行新普通股,直至要出售的股份售清为止。保障了出售股份的人得到最好的价格。
在股东离职之后3年所持股份仍未售清,培集会安排萃贤以当时公布之售价之95%收买。
注: 培集估计需要萃贤去收购股份之机会甚少。培集在股份组织成熟期后(即两位培集创业者离职后股权变成非常分散),应该没有任何股东能够拥有三年也卖不完的股份。
由于香港法例不容许公司回购股份。所以培集要求所有购买普通股的人书面承诺他离职后愿意把持有股份90%出售。不愿意作此承诺的人自动放弃了培集给他"成果共享"的好处。
培集对继承权的看法,确实与香港一般人有很大的差异。
培集为了保障在任何時段当时在职的股东得到他们努力善用资源的成果,培集采取了一个非常的手段把离职的股东所拥有的股份收回,然后再次卖给现职的员工。
这个做法是违反了一般香港人,甚至国内同胞,相信的继承权和希望能留一些财富给儿孙的意念。培集的董事局也是非常尊重个人财产的人,所以在收回股份之际,是以当时之售价作为基础去回收。培集股份的售价反影了当时的价值,也反影了这位售出者过去努力的累积。培集只不过不让他本人或他的儿孙永远享受后来为培集效力的人所造成的成果。
这个不寻常的措施表面看来好像对离职的股东很苛。试想如果没有这个措施,30,40年后,培集的员工也经过3,4代的更替。培集的股份,落在不在为培集效力的人手上会远比在职的人所持股份多。此亦表示在职的人能分享得到的成果非常的少。这不难想象到那时候的培集员工基本上谈不到什么成果共享,因为享受成果的人主要是以前员工的子孙。培集丧失了成果共享带来的活力。能共享的成果减少甚至没有,对那些白享前人努力的子孙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因此培集制定了股份回收的制度。
